鉛主要應用于蓄電池、氧化鉛、鉛合金及鉛材等生產中,其中汽車蓄電池是鉛消費的最大領域。200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鉛生產國。2006年,全球精煉鉛產量為804.9萬噸,其中中國鉛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約34%,達到273.5萬噸。
加工費是鉛冶煉企業(yè)使用進口鉛礦利潤的主要來源。從今年始,國外礦山大幅打壓中國企業(yè)的加工費,鉛加工費從150美元/噸降到目前的80美元/噸,甚至出現(xiàn)50美元/噸、30美元/噸的低加工費。國際貿易談判中,加工費是以LME三個月鉛期貨價格為定價基準,而由于從6月1日起中國對精鉛出口增加10%的出口關稅,這意味著中國精鉛很難出口,只能在國內銷售。而國內價格大大低于國際價格,因此國內鉛冶煉廠使用進口礦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
去年全國鉛冶煉企業(yè)的開工率是85%,今年只有74%左右。由于虧損,企業(yè)普遍減產,進一步導致了鉛的供應不足。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永華在2007鉛鋅及下游產業(yè)市場論壇上說:“我們原本預計2006年至2007年全國有50萬噸至60萬噸鉛冶煉新產能投產,目前實際上只有30萬噸投產!
同時,近幾年來中國鉛消費市場一直看好。據(jù)統(tǒng)計,中國鉛消費量從2002年的95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220萬噸,5年來增長了1.3倍。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交通、電信等基礎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中國鉛酸蓄電池工業(yè)也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據(jù)中國電池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全國鉛酸蓄電池廠家已經達到1500家,生產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作為鉛的主要消費者,鉛酸蓄電池產量的快速增長必定大大拉動精鉛需求。
由于鉛精礦貨緊價俏和環(huán)保因素,國內冶煉廠計劃適當減產。高價位雖然抑制了消費需求,但持貨者絕對看漲依舊惜售,使得交易清淡,成交相對稀少。同時,國際市場看好鉛市。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6月22日表示,已調降了對鋁及其他工業(yè)金屬價格的近期預估值,但該投行將鉛預估值從1900美元調高至28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