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大省山東在連續(xù)完成節(jié)能減排目標后,將目光轉向了通過治理空氣污染改善產業(yè)結構。近日,山東將“取消大氣污染排放特權”、“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消息一經公布,就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年內出臺排放標準
環(huán)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將出“重拳”、“組合拳”,下“猛藥”,重點抓好重污染地區(qū)的大氣污染治理,其中山東城市群將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以期通過嚴格控制區(qū)域煤炭消費總量,改變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從而減少污染排放。
時隔一天,山東省環(huán)保局局長張波在全省環(huán)保工作會議上透露,山東分階段實施區(qū)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接近完成,將在年內出臺;并計劃分4個階段逐步取消大氣污染行業(yè)排放特權,力爭到2020年實現空氣環(huán)境質量的明顯改善。
據張波介紹,去年山東大氣主要污染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分別較上年下降4.4%、10.8%、10.9%!叭∠髿馕廴拘袠I(yè)的排污特權,有利于大氣污染行業(yè)調整結構、優(yōu)化布局。”
對于今年頻頻發(fā)生的霧霾天氣,許多人仍心有余悸。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氣象臺了解到,今年前兩個月山東霧霾天數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3.5天,濟南等地更是屢屢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偏重的產業(yè)結構、單一的能源結構除制約經濟發(fā)展外,也成為加劇污染的重要來源。取消大氣污染排放特權、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反映出山東借加速治理污染調整產業(yè)結構的決心。”山東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崔兆杰21日按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大舉措將迫使山東許多企業(yè)加快升級轉型,有利于倒逼產業(yè)結構調整。
崔兆杰分析說,落實到企業(yè)身上,就要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提高工藝水平,加快升級轉型!按伺e將推動山東重工業(yè)的升級、整合!
重在控制增速
“山東煤炭消費量占全國的近1/10,居全國第一位,近幾年每年遞增2000萬噸,增速在6%左右!遍L期從事電煤調度工作的山東省經信委煤電油氣運辦公室主任史玉明告訴導報記者,預計今年山東煤炭總消費量將和去年持平,保持在3.4億噸左右!
史玉明表示,除了能源結構依賴于火力發(fā)電,山東煤炭消費量高的關鍵原因還在于工業(yè)結構偏重于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yè)?偭靠刂朴欣诘贡破髽I(yè)降低能耗、調整結構,從而從根本上緩解空氣污染。
據導報記者了解,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并不是要減少煤炭消費總量,而是要降低煤炭消費總量的增速。
“山東2011年即下發(fā)了‘十二五’節(jié)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全省新增煤炭消費量控制在8200萬噸以內。以2011年3.2億噸的消費量為標準,在實行總量控制的情況下,2015年山東煤炭消費量預計將達到3.9億噸,增速由6%降至5%。”山東省政府節(jié)能辦主任鄭曉光介紹說,作為燃煤火電裝機第一大省,山東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7%,非化石能源僅占3%。盡管通過節(jié)能減排,山東萬元GDP能耗已從2005年的1.32噸標準煤降到2011年的0.85噸標準煤,但節(jié)能減排依然任重道遠。
卓創(chuàng)咨訊煤炭分析師邊健偉告訴導報記者,取消大氣污染排放特權、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重點是產業(yè)結構調整,優(yōu)化煤炭利用率,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應該不會抑制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yè)的發(fā)展。
“對山東本地煤炭行業(yè)來講,影響同樣不會太大!边吔ソ榻B說,目前山東省內煤炭企業(yè)主要為山東能源和兗礦兩大企業(yè)集團,煤炭產量約1.5億噸,其余2億噸是在新疆、陜西、內蒙古、貴州等煤炭資源產區(qū)及澳大利亞等海外地區(qū)獲取,因此即便控制消費量,本地煤企的產量依然不足。
邊健偉認為,試點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首先會拿落后產能下手。目前依然存在較多小火電、小鍋爐等,存在較大的整理空間。其次,對于新上項目,會嚴格核實其煤炭消費水平。還將整合熱力等資源,提高利用效率,比如建設集中供熱管網等。對企業(yè)來說,應提高工藝水平,進一步減少排放,提高清潔能源如天然氣的利用比。
來源:經濟導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163gbyy.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163gbyy.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163gbyy.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